English Version | 联系我们 | ||||
首 页 | 实验室概况 | 学术梯队 | 科学研究 | 合作交流 | 人才培养 | 资源中心 | 实验室建设 |
|
导师及其研究方向简介 研究方向:太阳行星际 导师:冯学尚 研究员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现为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科学通报》编辑。先后负责和主参加国家基金八项。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重大项目《日地空间灾害性扰动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级课题(重点)——“太阳剧烈扰动在有结构太阳风中的传播”负责人,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计算磁流体力学、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数值预报基础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导师:刘颍 研究员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系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UC Berkeley)博士后学者、研究科学家。国际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SCOSTEP)科学领域代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研究领域涉及太阳物理、空间物理、空间天气,对太阳风暴传播演化及其空间天气效应作出系统性的原创成果。揭示超级太阳风暴形成机制,突破了源于超级活动区的传统观念;提出太阳风暴三角测量概念和方法,为空间天气探测和预报开辟了新的道路;揭示了太阳风暴行星际传播规律,改变了对其传播机制的理解。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和广泛引用,多次被Nature、NASA、AGU等权威学术期刊和机构选为亮点研究。发表SCI论文120篇,被引用4000多次,H指数39。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1篇,平均每篇被引用50余次,引用在100次以上的第一作者论文有6篇。 近年来,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被中组部从中择优纳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项目唯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导师:沈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冕与行星际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批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获学士和博士学位,并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分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磁流体力学、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的日冕/行星际过程与建模研究以及机器学习在空间天气建模及预报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成果曾被美国地球物理快报(GRL)选为封面文章,同时被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选为亮点工作,并为国际SCI期刊Solar Physics撰写日冕物质抛射碰撞方面的综述性文章。作为主持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项青年和6项面上基金的连续支持,此外,还参加与主持国家973、中科院先导等项目及课题。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特聘骨干人才、2018年荣获空间中心银质奖章。 |
![]() |
网页版权所有: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1203号-12 京ICP备05061203号-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