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层大气物理
研究方向:中高层大气物理
  • 导师:朱亚军 研究员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研究室主任,海南空间天气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站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博士毕业于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于利希研究中心/伍珀塔尔大学物理系。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中高层大气动力学、光化学以及辐射等物理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中高层大气地基和卫星探测数据的分析和反演算法的研究,以及被动光学遥感探测仪器的研发工作。在ACP、GRL 、JGR、AMT、AO、OE等多个地球物理学和光学领域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作为PI主持了基于非对称空间外差光谱干涉技术的地基被动光学测风干涉仪AtmoWinds的研制任务,并参与了中德小卫星载荷AtmoSHINE的研制与观测任务。目前主要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被动光学探测网的建设工作。同时,作为负责人主持了科技部对外合作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项目,参与了中科院与财政部支持的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青年团队项目。

  • 导师:杨国韬 研究员

    研究领域:中高层大气研究、激光雷达技术研究

    gtyang@nssc.ac.cn

    中科院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曾经留学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INPE)。200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率领团队与合作者研发成功全固态全天时钠层风温激光雷达、全固态opo金属原子离子激光雷达、镍原子激光雷达、中巴联合钠钾激光雷达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中高层大气激光雷达,并利用自主研发激光雷达数据对大气金属层、重力波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发表SCI文章40多篇(其中包含国际知名期刊JGR、GRL、OE、JQSRT等期刊);获得专利十余项,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2011年);主持项目包含: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面上项目、国家大科学装置子午工程二期重点项目-中高层风温金属成分激光雷达、子午工程激光雷达升级改造等多项项目。


  • 导师:高红 研究员

    中科院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曾到台湾中央大学访问交流。主要从事中高层大气气辉辐射的光化学过程、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对中高层大气的影响、低层大气扰动对中高层大气的调制、极光辐射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其他项目以及参与国家级/院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项,参与《进入太空》、《地学大辞典》,以及《Geophysical Monograph: Space Physics and Aeronomy: Upper Atmosphere Dynamics and Energetics Volume 4: Upper Atmosphere Dynamics and Energetics》等著作的编写。目前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阅人,多个杂志审稿人等。

  • 导师:姜国英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空间物理学博士;美国国家大气中心(NCAR)访问学者,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访问学者。参与编写《进入太空》、《空间天气定量预报模式》、《感知地球——卫星遥感知识问答》、《地学大辞典》以及《Geophysical Monograph: Space Physics and Aeronomy: Upper Atmosphere Dynamics and Energetics Volume 4: Upper Atmosphere Dynamics and Energetics》等著作的编写。

    科研方向:中高层大气动力学、中高层大气与电离层耦合、中高层大气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的响应、中高层大气建模。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其它项目7项,参与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3篇。

  • 导师:李钦增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空间物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中高层大气重力波的气辉光学地基观测以及数据反演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地面极端天气事件如何影响中高层大气;剧烈波动事件的产生,演化以及消亡机理;中高层大气各圈层相互耦合机理研究。在地球科学领域知名期刊JGR,AG上,共计发表12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6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2次。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科院鸿鹄专项课题1项,中科院培育方向2项。获得子午工程十大创新成果4项。

  • 导师:焦菁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长期从事中高层大气激光雷达探测相关研究工作。作为骨干成员负责国际子午圈计划的钠钾同时探测激光雷达(巴西)的数据定标工作。参与完成多成分探测激光雷达的研制,并负责钙原子离子和镍原子的数据定标及分析工作,为子午工程二期漠河站激光雷达的建设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并与国外研究团队合作,开展了金属层对空间天气和低层大气活动的响应研究,完成了国际先进模式在国内平台的搭建及运行。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项。曾获得子午工程十大科学与应用成果奖,海南省科学技术奖,第三届全球华人空间科学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