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实验室科研人员在磁重联离子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6-23 作者:
分享到:

磁重联是空间等离子体中磁能向带电粒子动能高效转化的核心过程,尤其在地球磁层中,表现为显著的离子加速和强烈外流,驱动着一系列重要的空间天气现象。尽管近年来对无碰撞磁重联的能量转换机制已有一定认识,但关于离子在该过程中所呈现的动力学特征,仍缺乏系统且深入的定量研究。 

近日,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全国重点实验室王赤院士团队的博士生王开来、戴磊研究员等人,基于NASA“磁层多尺度探测计划”(MMS)在磁尾区域的17次实地观测数据,结合粒子-惯性模拟(PIC),识别并首次论证了一种全新的能量转换信号——离子压力张量非对角分量 Pxy的“双极反转”结构。 

该结构以指纹式信号形式呈现,恰好在磁重联X线的两侧表现为符号相反的双极性分布,精确标记出离子加速与能量转换的关键区域。PIC模拟进一步揭示,Pxy的峰值集中于磁场堆积区附近。轨道追踪分析表明,离子在重联磁场Bz周围发生部分回旋,同时受重联电场驱动加速,从而形成不对称速度分布,导致Pxy的双极反转特征。

该成果不仅揭示了离子压力张量的空间梯度结构,也指出其对离子尺度重联电场的非局域性贡献,深化了对无碰撞磁重联中能量转换物理机制的理解。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期刊。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425404, 42188101, 42204172, 42174207)、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研究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先导专项(二期)XDA15350201、XDA15052500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5JA034185

 

图1 2017年7月3日事件的MMS1观测:(a) 磁场,(b) 离子速度,(c)离子压力张量的非对角分量,(d) 离子差分能通量。17次重联事件的时序叠加分析:(e) Bz,(f) Vx,(g) Pxy;25%、50%和75%的值分别用蓝色、红色和绿色表示。

图2 17个无碰撞重联事件的原位数据统计。(a) 霍尔电场(E+VixB)z,(B) 霍尔磁场By,(c)离子压力张量的非对角分量Pxy,(d) 非对角分量Pyz。圆圈大小表示根据每个事件中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后的量级,红色表示正值,蓝色表示负值。(e-f) Pxy vs Vx和(Pxy/△P) vs (Vx/Va),其中△P=ni*mi*Va2/4,(f)的拟合直线斜率为0.98。(g-h) MMS1向尾流出和向地流出Brst数据中离子二维速度空间分布(Vx, Vy)的时序叠加分析,离子能量范围为60eV-30keV,Vz的范围为-1500km/s - 1500km/s。

图3 PIC模拟,t=28。(a) 在XZ平面和z=0上的离子速度Vix,(b) 在XZ平面和z=0上的Pxy,(c) 霍尔磁场By,(d) 霍尔电场(E+VixB)z。(e) 高速离子出流附近的二维速度空间分布(Vx, Vy),方框中心的位置数据在速度分布的上方,白色、绿色的轨迹为两个追溯到t=0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