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讲座题目:恒星活动性随旋转和年龄的演化以及对太阳研究的启示
讲座嘉宾:杨卉沁(国家天文台 助理研究员)
讲座主持人:侯义军(国家天文台)
时间:2025年5月16日10点
地点:线上 腾讯会议 411-8560-2478 (点此入会)
线下 国家天文台 A601
讲座摘要
过去40年,恒星物理研究逐渐发展出两个热门且经典的范式用于描述恒星的结构演化,分别是自转—活动性关系和自转一年龄关系。这两个关系背后是对不同自转和年龄下恒星大气结构和磁场的变化的理解,然而,虽然同出一脉,但却鲜有人去讨论这两个范式之间的联系。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这两个范式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一个简洁统一的,能够符合最新数据观测的范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太阳作为众多恒星中的最精确测量的一个,这个范式对于太阳的历史和未来的预测,以及太阳对这个范式反向限制如何,也可以是太阳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参考。
在大数据多维观测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统一以上两个范式的理论,用于理解恒星在主序阶段随着年龄演化其大气结构和磁场的变化我们称之为“CgIW(成功)”方案。它主要将恒星的主序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它在统一两大范式的基础上,不仅符合多个大数据的观测,也可以用最简洁的模式去解释目前最新的多个疑难观测现象。并且也符合近来对太阳和地球的历史和未来的研究结论。
在”成功”方案的基础上,我们也探讨在恒星演化早期的C阶段的发电机制与太阳发电机制的异同,我们通过创新的方法获得这些早期恒星的耀斑纬度的分布,发现它们于太阳耀斑的纬度分布极为相似,即都处于纬度约30度以下,这是一个挑战主流观点的结论,为建立一个大统一的发电机模型提供了可能。
嘉宾介绍
![]() | 杨卉沁,博士,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中科院大学,现工作于国家天文台银河系三维结构团组,主要从事恒星活动性和结构演化研究。发表过多篇恒星物理论文并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做报告,相关文章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获得过一项发明专利和两项软件著作权。担任过多个国际主流期刊的评审,主持和参与过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