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第十一届全国空间环境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3-04-04 作者:
分享到:

阔别寒冬,相遇在春暖花开的海南。321日至24日,“第十一届全国空间环境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来自全国54家空间环境相关研究单位和用户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wps1.png 

会议合影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院长朱小谦、中科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龚建村、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光电空天处副处长杜晓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赤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会议的主要筹办方,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是中科院第一批批准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秉持初心与使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太阳活动-空间传播-对地影响”的系统研究链,打造“探测-研究-应用-服务”的完整价值链,为我国航天强国和深空探测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科学牵引和应用服务。朱小谦院长在致辞中指出,空间环境事关航天、航空、通信和导航等关键领域,从“神舟”、“嫦娥”、“天问”到“天宫”,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实施离不开空间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我们提升空间环境认知和业务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空间天气灾害带来的各种挑战。龚建村主任强调,中科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一直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宗旨,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时期的“红色预报员”,到如今的专业预报队伍,一直都致力于为国家航天等领域提供空间环境保障与支撑,不断加强与用户的沟通衔接。杜晓明副处长指出,中科院长期重视空间环境技术领域的发展,强调要在国家重大战略的牵引下,持续组织与开展空间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冰显主持开幕式。

wps2.jpg 

嘉宾致辞

全国空间环境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目的是促进和加强国内空间环境应用领域的学术交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报与效应服务和用户之间密切联系。全国空间环境研讨会已发展成为我国具有很强影响力的空间环境及应用领域的盛会,为研究人员与用户的交流、讨论和未来的合作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会议期间,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宋君强院士,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莹辉,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荣之分别作特邀报告,另有7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102位专家作了口头报告,38篇论文以墙报形式进行了交流。此外,由空间天气预报中心的预报员通过现场“空间环境预报”环节,对第25个太阳活动周及当前空间环境形势做简要介绍,使广大用户切实了解到最实时的空间环境资讯。

 

wps3.jpg 

特邀报告

会议最后安排与会专家参观了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富克空间环境综合观测台站。

wps4.png 

参观台站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办,中科院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联合筹办。通过此次会议,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就空间天气预报与应用、载人航天空间环境保障、月球与深空环境、人工智能空间环境预警以及空间环境研究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发展前景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分享,充分交流了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反馈了空间环境预报产品的使用情况及迫切需求。